和谐稳定状态是事物“自得其道” 的表现。

和谐也有相对性, 即相对于事物本身主观所要达到(或无意识趋向于)的目标,但是一切目标的终点也是达到和谐的状态。 其中旧和谐态到新和谐态的跃迁过程, 即是多维度矛盾产生和调和的过程,也是阴阳调和的过程。

对于人类群体或个人, 如何促进人类自身或同外部环境一起达到和谐。 先贤们早就思考和创立了自己的哲学, 即核心的三观一论。

儒佛道三家, 其三观上都是为了追寻内心世界或外界宇宙达到和谐。 儒家讲“仁心” 、“良知”、“良心”, 佛家说的 “一心”、“真如”、“佛性”, 道家的“天人合一”、“道法自然”、“无为”等, 背后都是为了引人通往“和谐”。虽然目标都是和谐, 但是儒家是为了治世(群体和谐)、 佛家是为了让人超脱生死苦厄(个体和谐)、道家是崇尚自然人性和养生(万物和谐)。 提出的背景和现世目标的不同, 导致三家选择了不同的论点和实践方式。 在方法论上, 儒家是侧重修身以行动积极入世实践个人与群体价值, 佛家是个人修心以超脱外界苦厄烦恼, 道家崇尚无为任万物自然由本性去发展。但无论是修身、修心还是改变世界, 其经历的阶段应该都是类似的:

  1. “觉醒”: 即察觉道的过程, 基本都提倡静思、冥想来体会各自的“道”
  2. “领悟”: 对“道”反复思考、分辨、证明、实践的过程, 强调“知行” 与终身训练实践
  3. “得道”: 只能通过我个人的一些理解进行假想, 这个阶段应该是“道我合一”的阶段,我们一言一行都是“道”的体现

——————- 我是把你拉回现实的分割线 ——————

上面说的有点远, 但是如果是对我们生活工作和过好这一生的指导意义, 其实关键还是要思考清楚当是时 “和谐”代表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, 包括和谐状态是什么样的, 为了达到和协调待解决的矛盾有哪些维度、每个维度下的子矛盾平衡点是啥,甚至有些矛盾不是简单一维的正反(阴阳)两面、而是混合影响(类似五行生克)的。

总而言之, 加深“和谐”之道的理解, 对个人生活工作、对企业经营发展、对国家社会发展, 提供了一套方向正确的思考“模式”。 “道”其实是那些我们习以为常,看起来很简单的东西,做起来却很难。 所以关于如何“过好这一生”这件事以追求人生的和谐, 还是要很多“事上磨练”的训练过程,这些再另说~